万景元道长:佛教和道教的区别

自宋朝以来,修道之人多言三教之同,少有说佛道之异者。乃至有伍柳派之《仙佛合宗》,认为佛就是仙,仙就是佛。援引佛典与金丹之书印证,道教或以伍柳派为正宗,而佛教乃汲汲以柳华阳之徒为异端、为魔民。足见正统佛教并不认为金丹大道与释迦之原意相符也。而有些道教乃以此为号,欲以金丹统摄三教,唐突佛祖,又失去了金丹之本意,岂非可笑?

道教为东方之教,佛教为西方之学。道教的长乐世界在东方,是太阳升起的地方,太乙救苦天尊所主掌;佛教之极乐世界在西方,是太阳落山的地方,阿弥陀佛之所主掌。

是以道教是生发之阳气,故注重乐生、贵生、爱身、宝身,认为人生是快乐的,有许多值得留恋的东西,所以追求长生不死。道教的神仙有天仙、地仙之分,所谓地仙者,就是长住人间,云游三山五岳、十洲三岛的,他们在人间逍遥自在,享受快乐的生活。佛教则是太阳落山的阴气,是以其以人世为婆娑世界,认为人生是痛苦的,是不圆满的,故追去寂灭。其所谓罗汉果者,即是不再来到这个婆娑世界。道教追求的是不死,佛教追求的是不生。

也可以这样说,道教的极乐世界,其实是立足现实的。佛教的极乐世界是彼岸的。道教承认形而下的现实社会,认为人的肉体是真实存在的,神仙就是肉身不坏,所以道教非常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、维护自己的健康。而佛教则认为肉体是臭皮囊,是累赘,是障碍,所以并不怎么注重身体的养护。而一味追求心性的超脱,和彼岸世界的快乐。

道教讲承负;佛教讲因果。承负者,就是祖宗积德,则子孙受到荫蔽。自己造孽,则儿孙受到谴责。因果者,就是上辈子积德,这辈子享福。上辈子造孽,这辈子受罪。所以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宿世的因果,是宿命,教人要认命,接受现实。纵然是暴君,也是他的福德,你生身下贱,你是活该,是报应。道教则勉励人,这辈子多做好事,道士好为帝王师,勉励君主多做好事。如果君主不贤明,那么就会遭到百姓的反抗,这个也是承负。佛教教人做温顺的良民,非常适合统治者的愚民政策。而道教则不一样,教人努力争取现实社会的幸福,建设一个太平世界。是以自古以来,揭竿而起反对压迫的,多是道教团体。最显著的无过于黄巾军。

道教承认人的情欲的合理性,认为男女之间无论是肉体的欢娱还是情感的爱慕,都是阴阳之气相感而然。所以反对绝对的禁欲主义。本于阴阳的思想,所以也反对杀害女婴,认为会破坏阴阳的平衡。道教尊重女性,认为男女平等,神仙中有东王公、西王母,分别为阳气和阴气之主宰,男仙和女仙之宗祖。而神仙谱系中,也有不少女仙。佛教则不一样,佛教主张绝对的禁欲主义,反对男女肉体之欢爱,认为是污秽的,反对感情,认为是牵缠,是魔障。认为女性地位低下,是上辈子不修,这辈子才沦为女身。佛教里面二僧的地位也是低下的,这些其实是印度不尊重女性的继承。而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,也是没有女人的,印光法师说:“极乐世界,无有女子,女人到此,皆做童男身。”说真的,这样的极乐世界,我是一点都不想去的。

北宗清修丹法的结果也类似于佛教,其以体内阴阳为药物,男的修成不漏之躯体,而性器官萎缩。女的斩断白虎之后,则乳房缩小,变为男相。虽然也算是内丹,但是却违背了仙道之宗旨。仙人毕竟还是人,人是有男人和女人的,如果仙人都是男不男女不女的,岂不是可笑?《抱朴子》云:“古之得仙者,或身生羽翼,变化飞行,失人之本,更受异形,有似雀之为蛤,雉之为蜃,非人道也。人道当食甘旨,服轻暖,通阴阳,处官秩,耳目聪明,骨节坚强,颜色悦怿,老而不衰,延年久视,出处任意,寒温风湿不能伤,鬼神众精不能犯,五兵百毒不能中,忧喜毁誉不为累,乃为贵耳。若委弃妻子,独处山泽,邈然断绝人理,块然与木石为邻,不足多也。昔安期先生龙眉宁公修羊公阴长生,皆服金液半剂者也。其止世间,或近千年,然后去耳。笃而论之,求长生者,正惜今日之所欲耳,本不汲汲于升虚,以飞腾为胜于地上也。”道教之所以追求长生,就是因为爱惜今天的生活和享受,所以不着急升天,道士并不认为天上比人间要好。相反,他们反而更留恋人间的生活。仙道是绝对反对那种体内阴阳交媾的说法了,那就不是人了,是蚯蚓,蚯蚓才是双性一体的。南宗得丹道之真传,其男子修炼则以性功能之健旺之基础。女子修炼到最后,也是颜容姣好,光彩动人。这才是仙道啊!

还有一点需要澄清的就是,柳华阳祖师在其书中提到,金丹就是舍利。这点不仅佛教方面已经提出了抗议。我对于舍利的理解,应该是焚烧之后的化石之类的东西,在唐朝韩愈就反对了,而后来道教也反对以阳精舍利为得道的标准。紫阳真人分明就说了,金丹本是含真炁,是先天真一之炁,无形无像。炼内丹的精气是,用之不可见,见之不可用的。怎么可能是舍利呢?跟何况,道士以肉体为宝,羽化之后,焚烧是绝对不允许的。盖仙道有太阴炼形之术,又有尸解之法。肉体随时都是有可能要用的,所以道教火烧遗体是不符合道教教义的。哪里来的舍利之说呢?

仙道所修者为阳神,佛教所修者为阴神。阳神者,形神具妙与道合真,聚则成形,散则成炁。阴神者,不过清灵之鬼也。紫阳真人曰“我金丹大道,性命兼修,是故聚则成形,散则成气,所致之地,真神现形,谓之阳神。”“其修持之人(指佛教),始也不悟大道,而欲于速成,形如槁木,心若死灰,神识内守,一志不散。定中以出阴神,乃清灵之鬼,非纯阳之仙,故神仙不取。”鬼仙之流,仙界不录,故不能往来十洲三岛,神仙福地。

而我又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。就是道教在宋朝之前,主张保留人欲的,那时候反而有很多高道的出现。而自宋朝以后,受佛教之影响。主张绝食酒荤、断绝情欲之后,却日益衰败。高道越来越少了!所以我极力宣扬,反对道士讲三教合一,佛道一家观点。应该保持道教的特点,不要过分的强调同而忽略差异的存在。只有全体道众认识到了这点,道教的发展,才有希望了!

与诸君共勉之! 万景元道长

原创文章,作者:骊山老腰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lishan.cn/1019

(0)
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17:44
下一篇 2021年5月26日 18:01

相关推荐

  • [E0072]黄帝素问灵枢经

    《灵枢经》,又称《灵枢》、《针经》、《九针》,传统医学重要著作之一。此本《黄帝素问灵枢经》十二卷计八十一篇,为南宋医学家史崧取其家藏之《灵枢》九卷,参照诸古书,加以校释而成。此为明…

    2013年8月11日
    308
  • 长时间玩手机,对身体的危害不止这4个!你能全躲过吗

   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,人们娱乐的东西根本就不怎么缺了,比如电脑这些。虽然这些东西能让人娱乐,但是同时也能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,特别是智能手机,其强大的功能和可玩性无不吸引着各个年龄的…

    2019年10月26日
    360
  • 真正的道教文化,算命、看风水、拜神仙?

    真正的道教文化,你了解多少?“道”是道教的最高信仰!现在很多人,一听说道教就误以为是给别人算算命、看看风水、拜拜神仙用的,然而孰不知真正的道教文化却是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道教是以“…

    2019年11月1日
    354
  • “道貌岸然”非贬义词

    道貌:正经,严肃的外貌;岸然:高傲,严肃的样子。指神态严肃,一本正经的样子。 现在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,表里不一之状。最开始是中性词,形容亚圣就是这个意思,后来亚圣弟子门生表里不一,…

    2021年10月31日
    346
  • 黄帝阴符经

    黄帝阴符经 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。天有五贼,见之者昌。五贼在心,施行于天,宇宙在乎手,万物生乎身。天性,人也;人心,机也;立天之道以定人也。 天发杀机,斗转星移;地发杀机,龙蛇…

    2015年3月27日
    334
  • 夜读丨人一晃就老,别自寻烦恼

    1 人这一生,来去匆匆,如白驹过隙。 生活固然不容易,但生命的质量,更多取决于我们的态度。 纠结得越多,烦恼就越多;苛责得越多,束缚就越多;为难自己越多,不快乐就越多。 不为难自己…

    2022年1月23日
    373
  • [E0054]初拓灵飞经

    《灵飞经》又名《六甲灵飞经》是一卷道教的经,著名的小楷法帖之一,其字结体秀美,笔意潇洒,传为唐代钟绍京所书。元袁桷,明董其昌皆以为唐钟绍京书。《汉武内传》谓此经用于请命延算、长生久…

    2015年1月12日
    354
  • [E0026]仲景全书

    北京国家图书馆1949年前称“北平图书馆”,该馆所藏的《仲景全书》运藏美国及拍摄为缩微胶卷情况,《中国善本书提要》刘修业《后记》有翔实记载。 《仲景全书》为明代赵开美于1599年(…

    2019年11月26日
    405
  • 道尊[dàozūn]

    道尊[ dào zūn ] 释义 对道士的敬称。 唐 韦应物 《寄黄刘二尊师》诗:“道尊不可屈,符守岂暇餘。高斋遥致敬,愿示一编书。” 对道一级行政长官的敬称。 《檮杌闲评》第三五…

    2019年12月23日
    381
  • 道教的道门是什么意思?

    回答1:道家渐渐演化,出现了道教,融入道教,其实道教不单单只有全真和正一两个大类,而是三个大类,还有一个是隐宗,隐宗包含(散修,非属于全真和正一的修道人士,还包含个个民间门派),以…

    2019年12月20日
    359
联系我们

最新联系方式

邮箱:info@daomen.net

微信:coldtool

电话:13909185601

QQ:97523900
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